山东省国资委驻巨野第一书记:引来巨龙水 灌溉千亩田
山东省国资委驻巨野第一书记:引来巨龙水 灌溉千亩田
山东省国资委驻巨野第一书记:引来巨龙水 灌溉千亩田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26日讯 “今年(jīnnián)(jīnnián)我们庄的小麦普遍超过1000斤,高的能达1300斤,比往年增收300斤左右!”“我们这片是盐碱地,以往能见700多斤就不错了。”“多亏山东省国资委驻村(cūn)(zhùcūn)第一书记给我们村修建了扬水站,挖了水渠,引来(yǐnlái)了巨龙河水,河水浇地增收明显。”今年“三夏”期间,巨野县(jùyěxiàn)大义镇史王卞村的村民看着地里满满的收获非常开心。
2024年,山东省国资委驻村第一书记顾仔枫工作伊始,就将工作重点聚焦到(dào)农田灌溉难题上。“咱庄紧挨着巨龙河,可很多年没用上这条河的水了,上一次使用还是我父亲那辈的事儿。”一位年逾花甲的村民感慨(gǎnkǎi)道(dào)。为解决土地(tǔdì)灌溉问题,实现农业增产。通过多方争取,申请省国资委帮扶资金30万元,并由县水务局捐助机电设备,村里(cūnlǐ)修建扬水站的计划提上(tíshàng)了日程。
听说村里要修扬水站,村民写了联名信,表达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支持。一位(yīwèi)德高望重的七旬老人(lǎorén),更是(gèngshì)每天清晨都给第一书记打一个电话,询问工程进度(gōngchéngjìndù)和生活起居。有(yǒu)了群众的支持,第一书记就有了底气。对于可能涉及到的耕地临时占用、沟渠疏通等(děng)问题,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多次入户做群众工作,全过程监督工程进度,村内实现工程推进“零纠纷”。
挖通沟渠(gōuqú)2000米,新修涵桥2座。2024年12月,扬水站(yángshuǐzhàn)便将巨龙河水引到了田间地头。扬水站和沟渠不但能灌溉1000多亩土地,还(hái)兼具排涝功能。
“修建扬水站老百姓都夸好,但是开机器产生的电费很难收齐,有的村民可能用了河水,却不交(bùjiāo)电费,所以没人愿意去领头(lǐngtóu)做这件事。”扬水站修建好以后,一位(yīwèi)村干部道出了顾虑。“我最担心的是修建了扬水站,挖开(wākāi)了沟渠,但没有人去管护。”顾仔枫对记者表示。
方法总比困难多。今年春灌期间,村里首先将扬水站按照电费成本交给一位种粮(zhǒngliáng)大户使用,节能(jiénéng)高效、成本低、速度快的效果(xiàoguǒ),迅速在村内产生了示范效应。以此为契机,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召开(zhàokāi)村两委会议,决定探索(tànsuǒ)“农户自管”模式,将扬水站运营权暂交村内两个热心村务的种粮大户,由其负责(fùzé)组织灌溉(guàngài),沟渠维修等工作。在接下来的各生产节点中,村民自发组织了4次高效灌溉,批量提水省时省力,电费节约一半,千亩农田终于畅饮巨龙河水。
“我们也(yě)想用河水(héshuǐ),可是地势太高河水过不来,要是能打井就好了”,扬水站建好后,一位村民向第一书记反映。少数地势较高、河水无法(wúfǎ)直灌的(de)耕地(gēngdì),依旧存在取水困难的现状。今年6月,村子里为地势较高的耕地,新打四眼农田灌溉机井,专供高地灌溉,打通了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,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。
今年夏收期间(qījiān),村里麦浪金黄翻滚,夏收结束后的夏种,村民灌溉(guàngài)播种一气呵成,彻底结束了全村20年来“靠天吃饭、靠雨灌溉”的历史。丰收(fēngshōu)的欢歌,正在乡村田野中持续唱响。
闪电新闻记者 赵浩天 通讯员 顾仔枫 丁来辈 菏泽(hézé)报道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26日讯 “今年(jīnnián)(jīnnián)我们庄的小麦普遍超过1000斤,高的能达1300斤,比往年增收300斤左右!”“我们这片是盐碱地,以往能见700多斤就不错了。”“多亏山东省国资委驻村(cūn)(zhùcūn)第一书记给我们村修建了扬水站,挖了水渠,引来(yǐnlái)了巨龙河水,河水浇地增收明显。”今年“三夏”期间,巨野县(jùyěxiàn)大义镇史王卞村的村民看着地里满满的收获非常开心。
2024年,山东省国资委驻村第一书记顾仔枫工作伊始,就将工作重点聚焦到(dào)农田灌溉难题上。“咱庄紧挨着巨龙河,可很多年没用上这条河的水了,上一次使用还是我父亲那辈的事儿。”一位年逾花甲的村民感慨(gǎnkǎi)道(dào)。为解决土地(tǔdì)灌溉问题,实现农业增产。通过多方争取,申请省国资委帮扶资金30万元,并由县水务局捐助机电设备,村里(cūnlǐ)修建扬水站的计划提上(tíshàng)了日程。
听说村里要修扬水站,村民写了联名信,表达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支持。一位(yīwèi)德高望重的七旬老人(lǎorén),更是(gèngshì)每天清晨都给第一书记打一个电话,询问工程进度(gōngchéngjìndù)和生活起居。有(yǒu)了群众的支持,第一书记就有了底气。对于可能涉及到的耕地临时占用、沟渠疏通等(děng)问题,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多次入户做群众工作,全过程监督工程进度,村内实现工程推进“零纠纷”。
挖通沟渠(gōuqú)2000米,新修涵桥2座。2024年12月,扬水站(yángshuǐzhàn)便将巨龙河水引到了田间地头。扬水站和沟渠不但能灌溉1000多亩土地,还(hái)兼具排涝功能。
“修建扬水站老百姓都夸好,但是开机器产生的电费很难收齐,有的村民可能用了河水,却不交(bùjiāo)电费,所以没人愿意去领头(lǐngtóu)做这件事。”扬水站修建好以后,一位(yīwèi)村干部道出了顾虑。“我最担心的是修建了扬水站,挖开(wākāi)了沟渠,但没有人去管护。”顾仔枫对记者表示。
方法总比困难多。今年春灌期间,村里首先将扬水站按照电费成本交给一位种粮(zhǒngliáng)大户使用,节能(jiénéng)高效、成本低、速度快的效果(xiàoguǒ),迅速在村内产生了示范效应。以此为契机,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召开(zhàokāi)村两委会议,决定探索(tànsuǒ)“农户自管”模式,将扬水站运营权暂交村内两个热心村务的种粮大户,由其负责(fùzé)组织灌溉(guàngài),沟渠维修等工作。在接下来的各生产节点中,村民自发组织了4次高效灌溉,批量提水省时省力,电费节约一半,千亩农田终于畅饮巨龙河水。
“我们也(yě)想用河水(héshuǐ),可是地势太高河水过不来,要是能打井就好了”,扬水站建好后,一位村民向第一书记反映。少数地势较高、河水无法(wúfǎ)直灌的(de)耕地(gēngdì),依旧存在取水困难的现状。今年6月,村子里为地势较高的耕地,新打四眼农田灌溉机井,专供高地灌溉,打通了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,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。
今年夏收期间(qījiān),村里麦浪金黄翻滚,夏收结束后的夏种,村民灌溉(guàngài)播种一气呵成,彻底结束了全村20年来“靠天吃饭、靠雨灌溉”的历史。丰收(fēngshōu)的欢歌,正在乡村田野中持续唱响。
闪电新闻记者 赵浩天 通讯员 顾仔枫 丁来辈 菏泽(hézé)报道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